华艺网 返回 打印

【名家书画】李子珠的书法艺术

发布时间:2021-11-15 13:51 来源:华艺网 编辑:东篱

【名家书画】李子珠的书法艺术

▲李子珠的书法艺术 视频

文稿/视频摄制/东 篱 解说/花 儿
李子珠的书法艺术

● 撰稿/图片/视频

胶州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东  篱
“字是‘门面’,一手好字,受益一生。书法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学书法最基本的活动是写字,而写字首要的目的是为了记事和交流感情,起码的要求是把字写得规范、整洁、清楚,使人看了乐于接受,如果把字写得杂乱无章,甚至随心所欲,胡乱造字,读者如释‘天书’,无法辨认,就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家住山东省胶州市,现任山东省硬笔书法家协会胶东地区副主任、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胶东地区工委副主席的书法家李子珠先生说。


李子珠,笔名向龙。他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多年来,临池不辍,博读历代名帖,先后研习了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孙过庭、智永、张旭、怀素、张芝、黄庭坚等诸位书法家之书道。“艺文并举,思践同步”是李子珠先生对古代书论书史和当代书坛思潮做理论探索和前瞻思考后的书法实践的精髓。

李子珠先生为人真诚厚道,谦和好学,兼爱古玩收藏,心驻虔诚,犹如鲁迅笔下学问人的斯文和雅致。他认为书法功力和悟性并重,两者缺一不可,以气驭笔,笔心合一。他更注重文字学和书法的研究,他把儒、道文化融入书法文化之中,使其书法形神兼备有着独特的神韵,笔墨里透着文气与才气,在临创转换上有自己独特的心得见解。

李子珠先生说:“书法不单是写技术,而更是以技术利用汉字的形象性创造反映书者文化修养、情性意兴的形象书写,只有充盈赋予筋骨、血肉、神采,突出个性面目,具有生命形象的‘笔成冢墨成池’、‘笔秃千管,墨磨万碇’的人文精神内涵的书写,才能产生书法的艺术效果和魅力,传达书者的技能、功力、表意、情意和心志。”

纵观李子珠先生的书法可以看出,其器识为先,书文并进,始终立足于传统之中,探索时代与传统的对接。从用笔点画之轻重,笔势之抑扬,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笔墨情趣,是在忽庄忽谐率意书写状态下的意酣独往。这体现着他的才识智慧,与他“人文自觉”的创作观念同频共振,这是探寻书法文人化的正途,足以体现其在书写研究与创作实践中古为今用的文化思考和书文并进的人生追求。


李子珠先生的书法主要以楷行草为主,尤其擅长行书和草书。每每欣赏先生的书法,都会把我们带进超然的世界,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提升我们的气质,丰富我们的文化内涵!实属不愧为当代草圣之美誉。

常言道:宁静致远,静能生智。李子珠先生强调:“写字要讲求书写心态。心态不松散,不平静,手写出的字,不是心里想看到的字,再好的工具也不可能有好的书写。书者的精神修养,包括书者情性襟怀、思想境界、审美见识等,也会随着‘写’展露,不可强求,不可伪托。有筋、骨、血、肉,气息、风格、韵致等的特质,书法才具有生命,才能持久地延续发展,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留世不朽!”

李子珠先生主张存古学今,立异求新,将书法的实用性、观赏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观先生书作,觉清风扑面,雅而不躁,有浓浓的书卷气,但行草书不失跌宕与开合,注重“心”与“物”的激荡之情,强调“人”与“文”的真善之美。学书如行路,远即是近,近亦是远。

李子珠先生的作品曾在历届省市、国家级书法大赛中,屡屡摘金折桂。2012年参加山东省书法大赛获一等奖,2013年中国书画大赛暨国际书画名家邀请赛中获金奖,其作品入选多部书画集,部分作品被国内外友人和收藏家抢购或收藏。

 

http://www.hyiwer.com/j/s/2021/11-15/1636957375133.html